鹤赫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虚位以待...
楼主: abc

读书一刻

[复制链接]

58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43
发表于 2020-6-2 23: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的最后一天: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

作者: (爱尔兰)奥克莱利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

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安然书d,199邀da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43
发表于 2020-6-2 23: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作者:  [美] 弗朗西斯·福山

《大断裂》是一部不但重要,还有野心的作品。它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从而给陈腐不堪且风格化的争论注入活力并使讨论更为贴近现实。——美国著名政治作家弗吉尼亚波斯特尔(Virginia Postrel)

★在有自由的地方,社会危机通常总有出路,因为自由允许并鼓励试错与纠错,从而避免了故步自封。在这个意义上,西方人隔三差五的“西方没落论”,与其说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唱衰”,不如说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报。福山的《大断裂》也同样如此。——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二十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迈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给经济和社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旧有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也遭到严重的冲击,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普遍表现为犯罪率、离婚率、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和社会信任度的明显降低,福山将此种种与“社会资本”有关的指标的恶化现象总结为“大断裂”。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发达社会大断裂的出现?这是否是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宿命?它们又是如何走出大断裂的?本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福山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尽管造成了传统权威和社会规范不同程度的消解,但基于个体理性和竞争关系自发产生的互惠利他合作仍然是形成各种形式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的基石。

在新技术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成了社会网络的兴起,使得社会资本对于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更大,但等级制依然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山相信,即使面临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型,社会秩序始终都会在既有等级制又有自发性的源泉中产生。大断裂不可避免,但社会规范的重建也始终可期。他列举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断裂乱象逐渐消退、社会资本重新积累的若干证据,对此结论进行了说明。

——安然书d,199邀da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43
发表于 2020-6-2 2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档案:一部个人史》

作者: [英] 蒂莫西·加顿艾什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就成了本书写作的动力,最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

这是一部将个人回忆与历史探索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的纪实作品,读来引人入胜。

——安然书d,199邀da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43
发表于 2020-6-2 2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拉格之恋: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出生于1959 年的费吉斯或许是这一代人中*好的俄国历史学者。比起苏联作家们,这位英国历史学家多了旁观者的全局、清晰;比起英文世界苏联题材的历史作家, 他写得更好, 更有一种对他人痛苦的敏感性。

★在很多人谈论了“古拉格群岛”之后,列夫和斯维塔两人之间多达1200封的信件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私人化的记录,极其难得而显得日益珍贵。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爱与信念是如何保护滋养一个人,不仅帮他度过*痛苦的时光,也是瓦解看似坚不可摧的极权制度的过程。

★他对俄国历史的描述,偶尔让人想起史景迁对中国的书写,他们都是非凡的叙事者。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一个辉煌的俄国文明,如何迅速地被摧毁,变得野蛮化,也看到狂热的意识形态如何造就扭曲的世界,更有普通人在面对巨大恐惧时的应对之道。



本书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是两位俄国青年,列夫和斯维塔。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他俩拆散了14年,他们人散心不散,坚守着爱情。列夫在斯大林的劳改营中挣扎求生,他和女友秘密通信有1200多封。奥兰多·费吉思以这些密信为素材,写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两个坚强的人,生逢乱世,在腥风血雨中呵护着爱情,坚贞不渝。

——安然书d,199邀da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43
发表于 2020-6-2 23: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日本:1853—1964(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创造日本》对近代日本进行俯瞰式的综论,描写从1853年因黑船来袭而被迫开国的江户幕府开始,日本如何通过“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改革,让自己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明;如何从民主自由的大正时期,走向军国主义横行的昭和年代;*后又如何度过充满饥馑、屈辱的盟军占领岁月,转变为创造经济奇迹的奥运主办国。

★《创造日本》不止于描述近代日本的富强,而是聚焦于高速转变背后黑暗的复杂性;内部威权传统与自由文化的交战,在藩阀与财阀利益算计下牺牲的政治改革,对西方的自卑情结与嫉恨心理带来自我膨胀的亚洲自豪感,维护“国体”的狂热所引发的侵略战争及对公民自由的践踏,以及战后盟军占领遗留下来的日美纠葛。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

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安然书d,199邀da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43
发表于 2020-6-2 23: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

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安然书d,199邀da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虚位以待...
鹤赫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鹤赫商务 ( 浙ICP备18054110号-1 )

GMT+8, 2024-4-27 10:06 , Processed in 0.0625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